疾病介紹
肛裂是指肛門內出現小傷口或潰瘍;是相當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,在肛腸科發病率中僅次痔瘡,亦是最常引起肛門疼痛及血便的疾病之一;據統計,肛裂患者以男性居多,介乎20至45歲間。
肛門內有兩層括約肌,外層由人體靠意識控制,內層括約肌卻只會一直保持緊縮、保持張力的狀態。若壓力過高則會有血流出,形成破裂傷口。常見為大便太硬,傷到肛膜。
肛裂可分為急性和慢性。
- 急性肛裂:為肛裂的初期,病情輕,主因是大便過硬、腹瀉;一般可自行痊癒,不需求醫
- 慢性肛裂:患處較深,或會形成疤痕、外痔、肛乳頭肥大、肛瘘等,病情反覆
發病原因
肛門內有兩層肌肉:外括約肌和內括約肌。外括約肌由人體靠意識控制,常用作出力夾斷大便;內括約肌則不能靠人體意識控制,只會一直保持緊縮狀態,若直腸內有糞便才會自動放鬆,排出糞便。若內括約肌一直是放鬆狀態,大便失禁就很大機會發生。肛裂的原有:
- 糞便太硬、太粗
- 括約肌太緊
- 不懂控制排便力道:多發生在嬰兒或老人身上
- 肛門局部受傷:便秘、持續腹瀉,孕婦自然產子、肛交
- 其他內在因素:大腸發炎、腫瘤、性病(淋病、披衣菌、HIV)、梅毒、肺結核、皰疹、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
病徵
肛裂傷口深度(嚴重程度)或會影響病癥,症狀與痔瘡相似,常見如下:
- 大便時刺痛
- 收縮腸胃時刺痛
- 大便後幾小時持續有燒灼感
- 血便
- 肛門附近位置痕癢
- 肛門附近皮膚有缺口或凸起
可出現的併發症
- 大便失禁
- 慢性肛裂或會形成大量瘢痕組織(前哨痔)
- 肛瘺(連接肛門與肛周皮膚的異常瘻管)
高危人群
- 1歲以下嬰兒
- 老人(肛門附近老化、血流不佳)
- 容易排硬便人士
- 自然生育孕婦
應做檢查
- 視診:觀察肛門有否傷口,兩側黏膜會否腫脹,兩側皮膚有否息肉增生
- 肛門指診:過程忍受,或需麻醉;醫生戴上手套後塗抹凝膠,觀察肛門有否硬塊;可排除痔瘡、腫瘤等其他疾病
相關療法
1.自我健復
- 溫熱鹽水坐浴:讓肛門浸泡於溫水中10至20分鐘,舒緩括約肌,清潔及加速傷口癒合
2.藥物治療
- 止痛藥:減少痛楚和肛門的痙攣感
- 糞便軟化劑:舒緩解便困難
- 緩瀉劑
- 外用凝膠:有局部麻醉效果、或讓肛門局部血管擴張,舒緩內括約肌,減緩痛楚,預防痙攣
- 肉毒桿菌毒素
3.手術治療
- 括約肌側切術:降低肛門張力,可舒緩肛門括約肌;切開不超過三分一的內括約肌,以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,幫助裂口癒合;痊癒率高達90%,有3%患者術後出現長期肛門失禁的後遺症
預防方法
- 每天喝2000CC水(六至八杯)
- 多吃高纖維食物(蔬菜水果)
- 忌煙酒
-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、濃茶或含咖啡因飲料
- 正常運動
- 禁止憋便
相關專科
外科
References
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8/02/anal-fissure.html
https://www.uh.org.mo/en/news/health/846-qiantanganglie-en https://www.medpartner.club/anal-fissure-cause-treatment/
圖片:Shutterstock
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,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診治。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,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。